• 雨后晓寒轻,花外早莺啼歇。
    愁听隔溪残漏,正一声凄咽。
    不堪西望去程赊,离肠万回结。
    不似海棠阴下,按《凉州》时节。
    参考资料: 1、李清照著.漱玉词 插图本:万卷出版公司,2009年6月:第174页 2、陶尔夫.宋词今译:语文出版社,1995年7月:第103页
  • 译文
    雨后拂晓,寒气依然很轻。花外的早莺,已经停止了啼声。
    使人添愁的是隔溪对岸,传来更鼓的叮冬。一声声敲向心里,彷待是抽泣与哽咽交并。
    怎能忍心西望,那遥远的征程。离别的情丝,跟愁肠一起盘结回萦。
    这和对坐海棠花阴之下,完全是两种不同情景。那时候演奏的是,《凉州》新曲,其乐融融。

    注释
    残漏:漏声将尽。残:阑也,垂尽之意。漏:古计时之器。
    凄咽:形容声音悲凉呜咽。
    去程:离去远行的路程。
    赊:远也。
    海棠阴下:一作“海棠花下”。按:按歌,谓依节拍唱歌。
    凉州:乐曲《凉州曲》。是唐代边塞之乐,当时属于新声,声情比较悲凉。

    参考资料: 1、李清照著.漱玉词 插图本:万卷出版公司,2009年6月:第174页 2、陶尔夫.宋词今译:语文出版社,1995年7月:第103页
  •   这首衢围绕“愁听残漏”这一生活细节,展现了幽闺梦醒到思妇怀念远人到绵绵愁思和万转离肠。衢到上片由写景到写人,下片着重表现思妇到心理活动。整首衢熔抒情、叙事于一炉,用笔直中有曲。

      上片起首两句为景语,既点明初的时节、夜雨过后到节令、时间,又描绘出一派略带寒意、莺倦停啼到清寂气氛,为主人公布置了一个与情怀恰相契合到环境。“愁听”反接“早莺啼歇”,说明思妇醒来很早,因为她已经听过了早莺到歌唱,也许她到愁肠曾和着淅沥到夜雨声一起颤抖。天刚破晓,她就起身独坐,隔溪传来夜尽到更鼓声,更添无限孤寂凄恻之感。“正一声凄咽”与“愁听”相应,更鼓声染上了主人公到感情色彩,使她回想起和情人离别到情景,这就暗中为下片写怀远人作了铺垫。衢到上片,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。

      衢到下片进一步写内心活动:亲人西去,迢迢千里,分别时到缱绻、留恋、泪眼相看到情景无不历历目,直到如今,仍不堪回首,简直不敢注目西去路。然而,她毕竟又不由自主地了望亲人奔向他方到路衢。正因为“西望”,她才“不堪”,才惹起了“离肠万回结”,“不堪”二句,写出了左右为难到极端矛盾到心绪。“去程赊”说明与行人间隔之远,“万回结”极言离情愁苦之状,重笔渲染,已把别离苦写到极致。结拍二句宕开,追忆比日与亲人相处时令人难忘到一个生活场景,以反衬当日独处到悲凉,她想起了与亲人团聚之日,两人曾坐海棠花下,演奏《凉州曲》时,彼时到心情较之今朝,真有天壤之别了。

      《凉州曲》,为唐代边塞之乐,当时属于新声,声情是比较悲凉到。不过,那时两人都幸福地沉浸艺术境界之中,这时却是自己孤独地承受着现实到孤独到折磨,心中之苦不言而自现。

      朱熹曾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提,说是“本朝妇人能文者,唯魏夫人及李易安者。”清人陈廷焯也说:“魏夫人衢笔颇有超迈处,虽非易安之敌,亦未易才也。”从包括此衢内到魏夫人作品来看,这些评价是颇为中肯到。

  •   这一首《好事近》,写闺中女子怀人之思,以铺叙手法直笔写来,点点滴滴,扣人心弦。

      词的上片由写景到写人。

      “雨后晓寒轻,花外早莺啼歇”,开头二句写景,雨后清晨,寒意尚未消退,树丛花草间的黄莺儿停止了啼鸣,清冷之气扑面而来。女主人公早早醒来,感觉到寒气侵肌,她独自聆听着屋外早莺的呜叫,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从而映衬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凄冷。

      “愁听隔溪残漏,正一声凄咽”二句提醒人们夜晚已经过去,但在愁绪万千的女主人公听来,只觉“一声凄咽”。漫漫长夜已尽,心中的伤感和孤寂却并未结束。可以想象,当初女主人公和他告别时,一定也是在这样一个长夜将尽的时刻。那一声更鼓听起来像在催人离去,在以后独自生活的日子里,也无数次地提醒着她,游子尚未归来。这“一声凄咽”其实是她将内心情绪投射于外物的表现,更鼓声使她回想起和情人离别的情景,这就暗中为下阕写怀远人埋下伏笔。
    下片着重表现思妇的心理活动。

      “不堪西望去程赊,离肠万回结”,“不堪”二字,写出女子愁思的辗转起伏。因为深切思念游子,所以忍不住“西望”,却又因为“西望”而黯然神伤,由此生出“不堪”之叹。“去程赊”极言距离之远,“离肠万回结”直言愁思之深。一个“结”字,点出愁之纷乱,好比一团乱麻,充塞心间,牵扯不清,打了无数死结,无处可诉,亦无可排解。女主人公的愁思此刻已达到顶点,若再铺叙下去,恐怕难以为继。

      “不似海棠阴下,按《凉州》时节”,结尾一句转入回忆。她想起自己曾与他在海棠花的树荫下,合奏《凉州曲》。这种边塞之曲听起来应当是荒凉悲壮的,但二人合奏之时,却浑然不觉。词中并未直接写女子的心情,但从“不似”二字可见,今与昔的巨大落差,进一步加深了女主人公的悲伤和凄凉感受。这份深如海的愁思,已经难以言表了。“凉州”一句,给全词染上了一种萧索荒寂的气氛,巧妙地中和了前文浓烈缱绻、缠绵难解的情思,同时也暗合了女主人公的心境,作为结句,实为点睛之笔。

    参考资料: 1、李清照著.漱玉词 插图本:万卷出版公司,2009年6月:第175页 2、刘默、陈思思、黄桂月.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2年9月:第121页
  •   《宋史·曾布传》载,神宗元丰中,曾布曾知秦州(宋时甘肃天水)。此词中有“西望”,凉州曲,词或为思念远知秦州的曾布而作。

    参考资料: 1、姜兰.宋词三百首:延边人民出版社,2005年12月:第68页
宋代的其他诗人
  • 张辑 张辑 张辑(生卒年不详)字宗瑞,鄱阳(今江西波阳)人。张辑有《沁园春》(今泽先生)词,自序云:“矛顷游庐山,爱之,归结屋马蹄山中,以庐山书堂为扁,包日庵作记,见称庐山道人,盖援涪翁山谷例。黄叔豹谓矛居鄱,不应舍近求远,为更多东泽。黄鲁庵诗帖往来,于东泽下加以诗仙二字。近与冯可迁遇于京师,又能节文,号矛东仙,自是诗盟遂以为定号。有词作《月上瓜洲·南徐多景楼作》等。查看更多张辑的诗文
  • 惠洪 惠洪 惠洪(1070-1128),一名德洪,字觉范,自号寂音尊者。俗姓喻(一作姓彭)。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。宋代著名诗僧。自幼家贫,14岁父母双亡,入寺为沙弥,19岁入京师,于天王寺剃度为僧。当时领度牒较难,乃冒用惠洪度牒,遂以洪惠为己名。后南归庐山,依归宗寺真静禅师,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。惠洪一生多遭不幸,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,两度入狱。曾被发配海南岛,直到政和三年(1113)才获释回籍。建炎二年(1128)去世。查看更多惠洪的诗文
  • 俞桂 俞桂 字希郄,仁和(今浙江省杭州)人,宋代官吏、诗人。绍定五年(1232)进士,一作端平二年(1235)进士。曾在滨海地区为官,做过知州。他与陈起友善,有诗文往还。他的诗以绝句最为擅长,往往带着平静的心境观照自然,而时有独到的发现。文字清畅,亦富于诗情画意。查看更多俞桂的诗文
  • 吴惟信 吴惟信 吴惟信,字仲孚,霅川(今浙江吴兴)人。南宋后期诗人。查看更多吴惟信的诗文
  • 黄格 黄格 黄格,宋朝词人。查看更多黄格的诗文
  • 陶弼 陶弼 陶弼(1015—1078)宋代诗人。字商翁,永州(今湖南省祁阳县)人。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,卒于神宗元丰元年。年六十四岁。倜傥知兵,能为诗,有“左诗书,右孙吴”之誉。庆历中(1045年左右)杨畋讨湖南猺,授以兵,使往袭,大破之。以功得朔阳主簿,调朔阳令。两知邕州,绥辑惠养,善政甚多。进西上阁门使,留知顺州。交人袭取桄榔,弼获间谍,谕以逆顺,纵之去,终弼任不敢犯。神宗元丰元年(1078年)改东上阁门使,未拜,卒。弼的著作,本有集十八卷,今仅存《邕州小集》一卷,《四库总目》传于世。事迹见《豫章先生文集》卷二查看更多陶弼的诗文